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如何讲大学新生第一堂思政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既影响新生对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认同,也事关新生对大学阶段学习的价值期盼。根据多年思政课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讲大学新生第一堂思政课,应做到如下四个方面的比较。
一、与高中思政课相比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高中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高中思政课的深化和提升。就两者区别而言,一是“高校”与“高中”,显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之区别;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课”,凸显“理论”二字。也就是说,高校思政课教学强调理论性,即在理论上要比高中阶段要有“理论高度”“理论深度”“理论温度”。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是高校思政课肩负的神圣使命。
通过与高中思政课相比,让学生认识到高校思政课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论灌输,思政课教师要在坚持“八个相统一”基础上,把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理论、正确的价值理念传授给他们并内化为他们的德性、方法、能力和素质,进而帮助他们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终极价值目标所在。
二、与专业课相比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课相比,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做人与做事之区别。人生在世所做的事情可谓是多如牛毛,但概括起来莫非是做人与做事两大件。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高等教育要分清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问题,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和职业问题。”即是说,高等教育要注意区分“做人”和“做事”的两种教育。无疑,包括理工农医等专业课教学,主要是侧重于自然科学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学会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做事”。与此相比,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侧重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增加人文智慧和培养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通过与专业课相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高校思政课,就是要向他们传授人文社会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当然,高校的最佳教育境界,就是把专业课引导学生“学会做事”与思政课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与体育课相比
在高等教育中,体育课与高校思政课同属于公共必修课,不过两者在课程设置的教育价值取向上有着显著的区别。高校开设公共体育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旨在“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此相比,高校思政课教学则是系统地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其教育价值取向在于“塑造灵魂”即塑造学生的思想灵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习近平总书记说:“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与身体素质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灵魂。没有道德或不讲道德,一个人就失去了“思想灵魂”,如同“行尸走肉”。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他的如知识素质、科学素质、能力素质及文化素质等将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与体育课相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高校思政课,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以学养德”“以德润身”,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做一个“讲道德、守道德、尊道德”的人。当然,高校体育课与思政课应通力合作,把“强身健体”与“塑造灵魂”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与心理健康课相比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而且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身心健康、意志坚强,才能胜任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和将来的职业工作。就心理健康课而言,旨在教会学生掌握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科学方法,学会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课相比,高校思政课旨在推进“文化育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高校思政课作为人文社会科学范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化价值理念。从文化类型来看,高校思政课内含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历史文化、哲学文化、道德文化、法律文化、外交文化和军事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也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通过与心理健康课相比,让学生认识到高校思政课,就是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既要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合理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构筑学生心灵的文化圈,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有比较,才有认识。在比较中,让学生认识到高校思政课究竟要“讲什么”“怎么讲”“为什么讲”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打下坚实的认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