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出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不同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最鲜明的特点在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有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提升生产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核心驱动力。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发展数字经济成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
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的有效畅通。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经济在畅通生产要素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连接供给与需求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够将市场需求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企业。2021年“双11”前夕,各地工厂进入赶工备货的忙碌时刻。以前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付,如今100件起订、7天交货,服装工厂利用智能化调度排产系统,实现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型;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洗碗机、清洁机器人,家电企业完成了从“我生产什么你买什么”到“你要什么我生产什么”的转变。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数据和算法的“智慧”,打通堵点,清理瘀点,进一步提升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实现供需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需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达到GDP增速3倍以上。2002年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不断攀升,由10.0%提升至38.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电商零售、远程办公、远程诊疗、在线教育等市场需求巨大,影视文娱、餐饮旅游、服装服饰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也向数字经济靠拢,依托视频直播、电子商务等应用缓解经营压力。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多元丰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断汇聚。从开发“数字大脑”,实现“产、供、销、人、财、物”数据的智能挖掘,到建立物联网追溯体系,对加工、储运、流通全过程实时监控,数字技术帮助传统产业跨界融合、重构组织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转型升级乃至弯道超车的机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在围绕数字经济的全球竞争中,各国抢抓发展机遇,推出发展战略,制定治理规则,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加速数字经济布局。例如,美国商务部早在2015年就发布了《数字经济议程》,2019年又制定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2020年,欧盟发布了《塑造欧洲数字未来》,制定了欧盟数据战略。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日本、印度等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31.8万亿美元,占上述国家GDP总和的近50%,占据着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我国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数量超过9亿的全球最大网民规模,为消费互联网平台提供强大市场需求支撑。另一方面,全球最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和1亿多市场主体,为建设产业互联网提供规模经济优势。此外,多年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适度超前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一批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能够连接更多用户,集聚更多数据资源,将我国人口红利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数据红利,为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由于发达国家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起步较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更具优势。个别国家为维护技术垄断地位在国际竞争中实行“长臂管辖”,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增加了来自市场之外的不确定因素。在当前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数据这个关键生产要素的作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实现快速赶超和领先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