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夜话
Ma'anshan Dialogue
一别经年,时光荏苒,
悠悠九十载,杏林满园春。
曾记否?那些年,
马鞍山上的青春足迹
八角池畔的朗朗书声
老师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同学的温暖笑容犹在眼前
县后街五十号、安吉路二号,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也是你永远的港湾
母校九十华诞将至
愿你将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
凝练成光影中的惠世故事
纸短情长,期待你的回音
在老地方等你,共绘青春记忆
一支孪生花,护理小姐妹
陈祥莺
▲1999年7月,护士66班全体师生合影
一支孪生花,两个小姐妹,从沿海的农村中学考入十里乡亲羡慕的重点中专--泉州卫校,宛如花蕾沐浴阳光,尽情绽放。时隔28年,打开记忆的闸门,思绪如潮,奔涌而出,如同一本尘封已久的日记,每一次翻开,都是一次心灵的触摸。那些被时间深埋的青春记忆,如同被封存的美酒,越陈越香。
知足于现在有家有工作,每天的忙碌都有价值可体现,却又怀念青涩年代的一无所有,生活与情感就是这样的奇妙和矛盾。就像现在的我明明喜欢一个人的安静,却经常置身于夜色霓虹,在推杯换盏间阔谈人生,在珍味佳肴里冲击味蕾,笑看觥筹交错,静听哲理名言,感悟社会百态。当下和过往,各有千秋,珍藏心底的记忆日久弥新
▲1997年,参加学校的篮球赛
第一排左起:陈祥燕、苏春兰、杨丹青、赖爱珍、陈辉玲
第二排左起:吴玉巾、徐宝珍、陈秋玲(班主任)、邱青兰、陈祥莺、庄丽玲
记忆里的1996年,我和双胞胎妹妹陈祥燕一起踏入泉州卫校的情景时常可清晰再现。那时候,有限的生活费用我们总是要精打细算每一笔支出,从零基础学起的舞蹈和球类运动让我怀疑自己的笨拙,第一次参加社团活动、第一次参加竞技赛事、第一次登台文艺演出……啥也不会,啥都是初学,一切都那么的新鲜与美好!
▲1999年3月,护士66班同学在校园内八角池合影
左起:邱青兰、庄莉璇、许培香
那时的我们,如同一只刚破壳的小鸟,对新的学习环境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每一个清晨的阳光,每一朵飘过的白云,都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与新奇;每一个复习的夜晚,每一根燃尽的蜡烛,都让我们充满岁月的印迹与留恋。我们的学制三年,包括两年在校学习和一年的医院实习,在校学习二三十个科目分为考试科和考查科,考试科是重点学习科目,《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其中之一,厚实而陌生的课本,让我们感受到了学医的压力,所幸遇到风趣幽默的林老师,第一堂课点名的时候,他突然让我和妹妹站起来,“人体解剖学、胚胎学等学科虽然很难学,但是很有趣,大家看这对孪生姐妹,为什么她们如同复印件,生命的神奇之处,是不是会吸引你们探究未知,认真学习?”,一席话逗得满堂欢颜,真的也让我们不那么惧怕课本知识的生疏。
▲1997年,护士66班与职护1班篮球比赛。
那时候,有同乡会的学长让我们倍感亲切,有学生间自发组织的篮球排球教学互动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有社团的文体节目让我惊艳到同学们的多才多艺。正是这样的氛围影响之下,我们不再内敛,不再故步自封,很快地融入集体,在社团项目中自告奋勇、锐意进取,最让我难忘社团活动就是加入杏林文学社和参加学校的篮球、排球比赛。
同乡学长的推荐下,我带着自己的稿件找到当时的欧阳社长,他是医大临床班的笔杆子,一看就是那种文学大咖的风范,话不多,眼神犀利,审稿特别专注,这就是我对他的初印象。慢慢的,我在文学社得到许多锻炼的机会,自己也进步了许多。不过,每次文学社开会的时候,我都只能当一个安静的听众,真的很羡慕他们的见识面和阅读量,他们思路流畅,口若悬河,创作创意信手拈来。浓厚的写作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了我,我的稿件逐渐多了,录用率也高了,每次收到校刊,妹妹总是特别开心,立马拿去班里传阅,我内心也是暗藏不住有点小骄傲。她还会送给隔壁班的同学一起看,同学们都笑她是“小二郞”。以文会友,让我们也结识了许多同校学友,感受朋友遍校园的亲切与温馨。
还记得,那时候的校运会都是在体育场举行的,也就是现在中山公园,三天的校运会,是我最忙碌的时候。作为班级的体育委员,我至少会参加两项个人比赛和团体接力赛,期间,还要兼顾为班级写稿。找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倍儿棒!若是稿件被广播采用了,还可以为班级加分呢。有一次,当广播连续传出三篇都是我的稿件,大家比拿到项目冠军还激动。班主任陈秋玲老师也是很激动,她鼓励同学们平时练笔,关键时刻才能高效能发挥。参加工作后我担任了泉州市第一医院文联副主席,泉州市鲤城区作协常务理事,文章荣获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征文一等奖,这些小成绩得益于学生时代的锻炼。
▲2000年,我(左)和双胞胎妹妹(陈祥燕)入职泉州市第一医院。陈祥燕,是1936年泉州一院建院以来第一位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2014年开设伤口造口专科门诊,填补医院空白。而我依然热爱写作,2015年-2017年参加建院80周年《院志》编撰和院史馆建设,是院刊的编辑。
我们在卫校求学时,母校的各项体育技能在中职学校竞赛中成绩斐然,其中篮球、排球更是强项。因此,学校每年的篮球、排球比赛都很激烈。我们在组队备赛时,可能是班里的同学在初中学校读书时大都没有接触过篮球、排球,所以,班里的同学不太积极参加。班主任秋玲老师的动员下,凑齐了人数,毫无基础的尴尬让我们连去操场训练都没敢去。最后,几个人脉广的同学找到了擅长体育的学长来担任我们球队的义务教练。每次练球,妹妹会陪我一起征求队员的时间,与教练协商,充分利用课余空暇组队训练。一起运动,一起欢乐,一起为帅气的教练犯花痴,一起为比赛的战绩心情起伏。惭惭地,球队成员超编了,我们还举办了班级内部的友谊赛。
孪生花开,别样精彩。孪生姐妹相伴的青春,如诗如梦,宛如一场绚烂的烟火,燃爆青葱岁月,短暂却刻骨铭心。在卫校求学的日子,如同一部旧电影,时常在记忆的深处静静循环放映,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激情。
孪生花开,别样留恋。孪生姐妹相伴的青春,如梦如幻,仿佛一段别致的旅程,我们一路奔跑、欢笑、哭泣,那些日子犹如昨日,却又已遥不可及。我们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追逐阳光,在教室里探讨未来,在宿舍里分享秘密,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生活的色彩。
那时候的我们,天真烂漫,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我们的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青春的热爱。
青春的挑战和时光的磨砺。我们有过成功,收获满满,也有过失败,痛苦挣扎,但我们从未放弃过。我们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勇敢,学会了面对学习与生活的种种不易。最珍贵的回忆莫过于,把青春的情怀写在格子里,变成了铅字,任由浓浓的黑墨香味沁入心扉,那样的真诚,那样的释怀。好的歌曲让你一听便是曲中人,好的文章应该也是让你一看便知文中意。
当我们回首往事,那些青春的记忆仿佛就在眼前。我们感慨时光的流逝,怀念那些年轻的日子。然而,我们也知道,青春虽已逝去,但那份激情和梦想依然在心中燃烧。
▲工作、生活中的双胞胎姊妹(左:陈祥燕;右:陈祥莺)
校园的记忆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它教会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奉献,教会我们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爱。让我们珍惜那些回忆,怀念那些日子,同时也不忘怀揣梦想,勇往直前。享受生活的阳光和鲜花,也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和泥泞。
如今的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但我们依然珍视那些美好的回忆。它们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再感到孤单。
孪生花绽放在难忘的校园,携手踏入泉州市第一医院的工作历程,是人生最微妙的缘分,最深情的陪伴,如同一部情感的交响曲,让我们在回忆的旋律中不断成长和蜕变。我会珍惜这些回忆,让它们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2023年5月护理学院组织师生参加寻根活动
作者简介
陈祥莺:1999年7月毕业,泉州卫校护士66班。现任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秘书,泉州市第一医院文联副主席,泉州市鲤城区作协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