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处
校友工作
马鞍山夜话(9)丨医路峥嵘,功勋卓著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 :2024-08-22 15:18:01




马鞍山夜话

Ma'anshan  Dialogue

一别经年,时光荏苒,

悠悠九十载,杏林满园春。

曾记否?那些年,

马鞍山上的青春足迹

八角池畔的朗朗书声

老师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同学的温暖笑容犹在眼前

县后街五十号、安吉路二号,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也是你永远的港湾

母校九十华诞将至

愿你将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

凝练成光影中的惠世故事

纸短情长,期待你的回音

在老地方等你,共绘青春记忆




医路峥嵘,功勋卓著



孙耀源


校党委书记李伯群、党委副书记王翠玲看望慰问孙耀源院长。


1952年,我初中毕业,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寒,几乎无法继续深造。那时的我,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却也因现实的残酷而迷茫。就在我彷徨无助之际,晋江医士学校如同一束希望的曙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免学费和食宿的优惠政策,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


现元妙观照片

(元妙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街新府口俗称“天公观”,位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街新府口 ,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初曰白云庙,是道教传入泉州后所建的第一座道观,也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


带着对医学的热爱和未来的憧憬,我踏入了晋江医士学校的大门。那时,学校尚未有固定校舍,我们在元庙观中学习。每天,我都会带着自己的小板凳,穿过庙观的宁静院落,来到那个既是教室也是我们追求医学梦想的圣地。那里的环境虽然简陋,但学习的氛围却异常浓厚,让我仿佛置身于革命时期的延安大学,同样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追寻真理。


班主任邵蕙瑜老师(94岁)


在元庙观学习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还在生活中学会了团结和互助。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班主任邵蕙瑜老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一位和蔼可亲、富有经验的老师,不仅关注我们的学业,还有成长。邵蕙瑜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医者仁心的真谛。每当我回首那段岁月,心中总是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和怀念。



福建省晋江医士学校第一届西医士学生合影


1952年12月,泉州惠世高级护士学校与晋江医士学校合并成为晋江卫生学校,队伍壮大了,学习的资源也更加丰富。1953年8月,全国院校调整,晋江卫生学校改称晋江医士学校。


1955年,我被分配到二院实习。那段实习经历让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病人,感受到医学的魅力和责任。我深知,每一个微小的医疗决策都可能关乎一个人的生命,因此我始终谨慎而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病例。我顺利地从晋江医士学校毕业了。


▲泉州医专第一届西医士3、4班(303、304班)毕业生照

▲关于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史沿革——调整恢复时期(1952-1986)


1958年,我表现优异被保送到泉州大学医学院深造。在那里,我不仅钻研医学知识,还积极参与学生活动,荣幸地成为了泉州大学第一任学生会主席,这是对我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认可。


1959年,泉州大学医学院并入晋江医士学校,改称泉州医学专科学校,设西医士班和中医士班。

1960年,我再次以优异的成绩从泉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这一刻,我深知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准备好迎接未来医学领域的挑战,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和希望。回望过去,我感激每一次的机遇和挑战,它们共同塑造了今天的我。


▲向塞内加尔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汇报



因为泉州有支援德化的任务,我被分配到了德化县医院,开始了我长达30年的医疗生涯。当时的德化县医院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手术能力仅限于处理一些小型脓肿。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内心深感不甘,我立志要改变这一切,让德化的乡亲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我着手创建手术室,从设备的购置到环境的改造,每一步都倾注了我无数的心血。同时,我还选派了一批优秀的医生前往二院进修,希望他们能够带回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德化县医院也能够进行中大型手术了,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1989年,泉州特办需要援助非洲塞内加尔,我临危受命担任援助队长。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前往省里进修,提升自己的医疗技能。在塞内加尔的日子里,困难重重,印象里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医疗队驻地有反政府势力,罢工七天。他们团结工会头头来找我,要求跟他们一道罢工,我婉言拒绝,我说:“我们万里来到这里是为你们老百姓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你们的罢工行动,我们不参与。”医院的合作者都罢工了,我们医疗队队员一个人要顶三四个人的工作,非常辛苦。过后他们南方司令向总统报告,由于中国医疗队的坚持,工作有力,帮助稳定形势,受到表扬。


▲被授予金质狮子勋章


1992年回国时,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亲自为我颁发了金质狮子勋章,这是对我工作的最高肯定。回到泉州后,我继续投身于医疗事业,担任我们人民医院的院长。在任期间,我致力于人民医院新院区的修建工作,在我退休之前,人民医院的新院区也已经完成了奠基工作。



1997年,我光荣地从医疗一线退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停下了对医学的热爱和追求。在长达几十年的医疗生涯中,我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变迁,每一步都离不开母校的悉心培养与指引。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不仅给予了我扎实的医学基础,更在无形中雕琢了我的医者仁心。它让我明白,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要用真诚和善良去与每一个生命对话。


▲获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成员证


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记得在母校学习的日日夜夜,那些激昂的讨论、严谨的实验,以及老师们殷切的教诲,都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我感谢母校为我打开了医学的大门,感谢母校为我奠定了人生的基石。



如今,我已退休,但我的心始终与母校紧密相连。我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每每听闻母校取得新的成就,我都会由衷地感到自豪和欣慰。在这里,我衷心地祝愿母校越来越好,希望它能够在医学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我也期待自己能够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母校、为医学、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曾艺煌采访并整理记录)

作者简介

孙耀源:1935年出生,现年90岁,55届西医士3、4班(303、304班)毕业生,61届医疗大专1班(101班)毕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德化县医院院长、援塞内加尔共和国中国医疗队队长、泉州市人民医院任院长、书记。多次发表论文并在国内外交流。获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省科协先进工作者、鲤城区劳动模范等奖章,被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授予最高级别“金质狮子勋章”。

泉州医高专
,赞42

[ 编辑:吴奕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