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夜话
Ma'anshan Dialogue
一别经年,时光荏苒,
悠悠九十载,杏林满园春。
曾记否?那些年,
马鞍山上的青春足迹
八角池畔的朗朗书声
老师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同学的温暖笑容犹在眼前
县后街五十号、安吉路二号,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也是你永远的港湾
母校九十华诞将至
愿你将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
凝练成光影中的惠世故事
纸短情长,期待你的回音
在老地方等你,共绘青春记忆
嫡出庶出
许建军
▲泉州卫生学校老校门
1989年,对于很多70后而言,是改写命运的一年。因为国家调整高考招生计划,福建省减少近一万名大学生招生名额。那一年,人生计划赶不上时代变化,高招部门破天荒允许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可以重新填报志愿。就这样,阴差阳错,本意学医的同一届堂兄填报师范志愿,有意从教的我则在他点拨下,选择了医学院校。
当年,高考总分七百五十分,五百分左右的成绩被泉州卫校大专班录取,心里多少还有点不平衡。到了学校报到才发现,来自八闽各地的考生,分数都是不低的,最高的同学五百四十分,按理甭管如何折腾也该是本科院校录取的,左右一对比自己也就释然心安了。经过省里批准、在中专学校就读的这样一个大专班,招生名额也是极其有限,泉州、龙岩、三明三所老牌卫校各招一班,每个班级只有四十人,过独木桥的年代,能被录取无论如何总还是幸运的。
就这样,我成了全国重点中专学校--泉州卫校嫡出的临床医学大专生。按学校招生历史算,四十号人成为大八班学生。
至今还怀念,那个时期公办学校的福利是真好。报名时总共只交了不到两百元学杂费,蚊帐、棉被、脸盆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还有一大沓基础医学书籍。供给制年代,每个学生每月学校分发二十八斤粮票,二十元餐费补助。粮票如果不周济来自山区食量大的同学,每个月能攒下不少,毕业后累积了百来斤粮票,原来琢磨着改善家里粮食供应,后来粮票取消,辛苦积攒三年的一大摞粮票成了废纸,一扔了之,哭笑不得。
▲泉州卫校大专班教室
作为国家重点中专,卫校一向重视教学质量。对我们这个“嫡生子”教育可谓尽心尽力。从其他高等院校引进许多从事基础医学知名教师,临床课程教师全部来自医大二院及泉州一院等,贴近临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很高。老师是良师,学生也不含糊,每逢晚自修,教学楼二十一点熄灯后,东侧的大八班教室内,依旧烛光明亮,很多同学自觉温书至凌晨……
教室的东面围墙边上是尸体解剖室,开放时间严格限制。教授解剖学的杨老师人到中年,保养得像青年人,工作更是热情似火。第一堂局部解剖课,教授存放在福尔马林池里的尸体的肘关节,午餐时,很多肉食动物同学看到猪肘子就想吐,连着吃了几天素菜。
紧张严肃的三年学习期,老牌卫校的文娱活动也是精彩纷呈。在泉州知名儿童作家陈国华校长的领导下,主教“医古文”的阮老师创建了“杏林文学社”“书法兴趣组”,吸引了一众文学青年和书法爱好者。陈校长当年的儿童作品里写父母疼爱孩子的名句“他(她)总是百分百听孩子的话”至今萦绕耳边。文学社组织的暑期调研文章比赛,大八班邱姓女同学荣获一等奖,我名列二等奖,记忆犹新。
彼时,卫校以校风严谨著称,学校严禁学生校内谈恋爱。偏偏卫校的女生众多,少男少女们青春懵懂,难免发生些故事,整出些噱头。男生女生缔结友好宿舍,男男女女结伴出游。华侨大学后山的草帮水库,曾经发生过一件轰动校园的事件。大八班男生和友好宿舍女生周末相约,一起骑自行车到水库游玩,游兴大发竞彻夜通宵聚会。第二天,学生处第一时间获悉,我因长得高又是班干部,自然被认成“带头大哥”,遭陈处长一顿训斥教育:“男女同学,在外过夜,成何体统?”拟给予严肃纪律处分。我灵机一动分辩道:“我们只通宵,没过夜”,老师依然火大,“通宵过夜有什么两样?”“通宵是睁眼没睡觉,过夜则是闭眼睡大觉”,陈老师听完解释也不禁泯然一笑,随后又苦口婆心教育一番,处分一事也不了了之。
▲大八班同学清源山老君岩合影
左起:张建川、李红星、刘首云、许建军、余荣枝
泉州卫校的体育活动在古城和省内中专学校也是出了名的活跃,男女篮球、排球最为火热。就学时,我的身高已经达1.83米,臂展高度2.43米,正好是排球网的高度,再加上中学时期打野球的基础,很快被校排球队选中。当年,泉州排球省内闻名,又以泉州七中为传统学校,泉州七中的排球主力又被学校大专班特招,水涨船高,带动了卫校排球水平快速提升。学校因势利导,组织各年段开展联赛,一时间操场上排球处处飞扬。体院排球专业毕业不久的苏老师,成了校队的女主教练。在专业教练精心指导下,球队战绩辉煌,很快在泉州中专学校里崭露头角,取得中专学校排球赛冠军。后来,球队原班人马积极备战,参加全省中专学校排球比赛,预赛阶段所向披靡,正当大伙奔着冠军而去,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冠军梦想。一个邻市中专学校向组委会提出异议,反映球队里有大专生参与比赛,参赛资格不符合中专学校比赛规定,激动的队友找到举报方队员,正面硬刚,打架事件不可避免发生了。省里中体协领导非常重视,要求严肃处理。陈校长亲自出马,召集球队开会检讨、亲自率队登门当面拜访,向对方诚恳道歉,深刻反思检讨,事情方得平息。球队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队风建设,赢了比赛,丢了冠军,输了球风,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校排球队荣获泉州市中专学校排球赛冠军合影
前排左起:大七班黄琦璞 中医17班张俊养 大八班许建军 大B1班王卓智
后排左起:中医18班陈盛勇 教练曾谷人老师 大B2班郭宇 中医17班谢育勤 大八班陈文飞 大八班缪宋光
▲校排球合影
左起:中医18班陈盛勇 大八班许建军 大七班黄琦璞 中医17班张俊养 大B2班郭宇 大B1班王卓智 中医17班谢育勤
三年一千个日日夜夜,有苦有乐的学生时代转眼即逝。就要到毕业季了,学校传来好消息:经与福建医学院协商,大专班毕业生颁发福建医学院毕业证书,泉州卫校大专八班变成福医二班,这真是喜从天降。毕业典礼当天,福建医学院领导特地赶到泉州,同学们早早等候在八角池畔图书馆楼下,整装待发,咔嚓咔嚓,黑白相机记录了一生最荣光的毕业时刻。多年以后,我们才从黑白老照片里发现,四十个同学里少了一位女同学,原来毕业照那天,她因有急事匆匆离开,把遗憾留给了毕业照。
▲校友2024年合影
前排左起:中医17班洪东群 中医17班谢育勤 大八班许建军 中医17班张俊养 大七班黄琦璞 中医17班张贻考 中医17班曾建朗
▲福建医学院和校领导与大八班(福医二班)毕业生合影
参加工作以后,很多同学纷纷专升本,报考的学校是福建医科大学(前身是福建医学院),终于从福建医科大学庶出的转正为嫡出,每年亲密接触福建医大校园。而我因为偷懒,直到多年以后,因随队到学校招聘卫生人才,才第一次踏进医大校园。
▲大八班校友2016和2022年毕业三十周年聚会
去年,我多地点执业的民营医院加挂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有幸接触医大校友联络部陈老师,应她之请,为医大图书馆赠送自己的散文随笔集,也许是嫡出庶出观点作祟,签字留言时,我没敢署上:母校图书馆惠存字样。
▲珍贵的福建医学院和泉州卫校大专班校徽
多年以后,嫡出的学校泉州卫校多年前已升格泉州医高专,近期又在我家乡南安大手笔建设新校区,即将从医高专进一步升格到本科院校,不管嫡出和庶出,学医意味着一辈子付出。你我皆是草根非皇族,管他嫡出庶出,泉州卫校(泉州医高专)、福建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你们都是我永远的母校。
作者简介
许建军:任职南安市海都医院,泉州卫校大八班(福医二班)92届毕业,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安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出版散文随笔集《马江临风》《行走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