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夜话
一别经年,时光荏苒,
悠悠九十载,杏林满园春。
曾记否?那些年,
马鞍山上的青春足迹
八角池畔的朗朗书声
老师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同学的温暖笑容犹在眼前
县后街五十号、安吉路二号,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也是你永远的港湾
母校九十华诞将至
愿你将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
凝练成光影中的惠世故事
纸短情长,期待你的回音
在老地方等你,共绘青春记忆
一见如故 一聚如初
谢鹏鹏
▲2017年元旦,在旧校区与班主任何远航老师合影
香港回归的那年秋天,我被父亲连哄带骗送到市区县后街50号泉州卫生学校(泉州医高专前身)报到。我是第一个到校的中西一班学生,迎接我的是高大帅气的班主任兼体育科任老师何远航先生。何老师瞅我个子高一点,皮肤黑一点,暂任命我为代理班长帮忙接待新同学,因长得有点着急,被很多同学误认为是老师,至今仍被同学调侃。
记得那年的气候跟我的内心一样燥热,深居农村的我很难融入繁华的都市,所幸,遇到中基科任老师曾棠埭先生,他开导我:要满足你的所得,但不能满足你的现状。这句铮言一直伴随我到现在,当我身处逆境时,曾老师的话语就响彻在我耳边,让我豁然开朗,重新振奋!我现在也引用曾老师的这句话鼓励我的孩子及身边好友。
渐渐地,我喜欢上我的专业。记得医古文科任老师阮传发先生在课堂上用闽南话阅读课文,那韵味那神采牢牢地镶刻在我的脑海里,那篇课文经调皮的同学稍改编,更让人记忆犹深。
▲1998年12月,杏林文学社社刊《杏林学苑》第60期出版
课余时间,为了锻炼胆量我积极加入校杏林文学社、校书画协会、校交谊舞兴趣小组,加入校卫生检查组、校自律委员会、泉州青年报学记团,全面发展嘛!从一个跟女生说话不敢正视对方的自卑少年成长为敢主动约女生跳交谊舞的自信少年,功劳大半归于社团!
▲1998年11月5日,《泉州卫生》刊登谢鹏鹏报道
▲1999年5月20日,《泉州卫生》刊登谢鹏鹏报道
1998年10月上旬,泉州青年报《我的文学梦》栏目约稿,我自己莽撞地跑到教工楼校长陈国华先生家中“采访”,陈校长不在家,我给陈校长的爱人黄老师(时任体育器械室保管员)留下我的班级、姓名及来访事由。第二天,陈校长亲自到校大门左侧土楼我的宿舍找我接受采访,我恰好不在宿舍,让不明所以的舍友以为我闯祸了,校长亲自来“抓人”。文章初稿完成,我请陈校长帮忙修改,陈校长只是把副标题“访我市著名作家陈国华”中的“著名”改为“知名”,然后鼓励我说写得不错。陈校长的谦逊低调、平易近人让我感动不己,也因此与陈校长结缘,后来我主持杏林文学社工作,也曾邀请他为社员们召开文学讲座及约稿。2000年陈校长退休了,但四处采风,以文会友,退休生活多姿多彩,再后来听说陈校长的爱人黄老师因病去逝,让陈校长一直情绪低落,以至戒了几十年的烟瘾再次燃起。2007年秋,有天傍晚下班后,跟陈校长电话联系,到卫校的篮球场边石凳聊天,他抽着飞马牌香烟,我抽着红双喜香烟,面对夕阳,我们聊了很久,仿佛时空定格,谁曾想到竟是师生间的最后一聚。2010年10月,听说他老人家突发心梗在上海仙逝……
▲1998年10月20日,泉州青年报刊登谢鹏鹏采访陈国华校长的文章
参加社团工作,能让学生以更快的速度成长成熟,这不由不提到校长杜翠琼先生、学生科科长周文林先生、团委会书记周梁升先生。先说说杜校长。1999年12月,我当杏林文学社主编时,想办场“迎澳门回归登山比赛”,由于社里经费不够,不仅跑校印刷厂、校食堂拉赞助,还跑到校长办公室要经费,杜校长真的拨了600元经费给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换成现在我哪敢找单位领导拉赞助!2019年3月20日,退休后的杜校长因公到我的工作单位,想不到杜校长还记得我,亲切地叫我“鹏鹏”,犹如慈母般的温暖。
▲2019年3月20日 在惠安县医院与杜翠琼校长合影
成长的过程需要代价。年轻人好玩,我也不例外。有次周末晚跟同班C姓同学及隔壁班的一些同学到城基路的餐馆与师专学生“拼酒”,我方一些人负责划拳,一些人负责喝酒,车轮战,直至深夜打面的回校,骗开大门值班的杜伯回到宿舍,一大群人醉得没一个人知道付车费,让面的司机在校门口破口大骂,惊动了保卫科、学生科,第二天包括我在内所有参与者在操场全校师生大会上通报批评。过了一个星期,还是那个C同学在钟楼海天大酒店给他女友过生日,力邀我到场一起嗨,本不想去又经不诱惑,晚去早回,好巧不巧,当晚学生科周科长带队查房,在男生宿舍楼三楼卫生间附近,我还和周科长问好。周科长在各间宿舍查不到人就去校大门内守株待兔,这些猪队友一个个排队落网,还主动把我供出来,起初周科长是绝对不相信的,但不管相不相信,我第三天还是在那个熟悉的操场再次被通报批评!据说有某校领导要求给我记过处分,但是周科长、团委会周书记看在我平时对社团工作勤勤恳恳力保我。如果当时落个记过处分,学生档案就有污点,以后入党评优评先都困难,写到此处,感觉老眼有些湿润。
▲2001届中西医(1)班同学毕业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毕业后找工作,保卫科老师邱鹏先生伸出援手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加入民主党派后,组织在讨论是否给我压担子时,是时任农工党泉州市委会常委、校病理教研组老师杨维群先生亲自写信,力荐我当农工党县级总支医卫工委副主任。还有……区区方格间难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他们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是我在学习上的引路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教会了我知识和道德,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每当我感到困惑和迷茫时,他们总是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成就了我,使我追逐梦想的脚步更加坚定。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他们都在尽心尽力地教育我,塑造我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之后,泉州卫校升格为泉州医高专,也从县后街搬迁到安吉路,但马鞍山上给我写情书的女孩、八角池畔晨读的女生让我梦绕魂牵。2017年元旦,我班组织大部分同学和班主任何老师齐聚县后街50号,再次呼吸这里的空气,和之前一样香甜。
▲2017年元旦,在旧校区2001届中西医(1)班同学合影
老师,是师长,更是父母。他肯定你的优点,也包容你的缺点甚至是错误。感谢上苍,让我碰到这群视我为己出的好老师。因为有他们,我的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徐徐青烟绕指柔,年少已白头。纸短情长,我在键盘上码字,爆“糗事”,不是我不爱我的母校和我的同学,而是我爱得更深沉!九十年风雨,九十载沧桑。如今,在母校泉州医高专建校90周年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首往事,感怀师恩。
写于螺城科山下
作者简介
谢鹏鹏:农工党党员,任职惠安县医院,2001届泉州卫校中西医(1)班毕业,泉州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惠安县政协委员,惠安县侨联委员,第十三届泉州市五好家庭、泉州市2020-2022年度文明家庭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