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夜话
Ma'anshan Dialogue
一别经年,时光荏苒,
悠悠九十载,杏林满园春。
曾记否?那些年,
马鞍山上的青春足迹
八角池畔的朗朗书声
老师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同学的温暖笑容犹在眼前
县后街五十号、安吉路二号,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也是你永远的港湾
母校九十华诞将至
愿你将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
凝练成光影中的惠世故事
纸短情长,期待你的回音
在老地方等你,共绘青春记忆
接续医缘 医路同行
林炳进
▲卫校大专班学生证
1988年7月,莘莘学子收获季,经历三次高考阵痛,还在田里挥汗如雨的我,收到邮递员送上门的录取通知书—福建省泉州卫生学校大专班,喜悦之情无法言表,幸福眼泪夺眶而出,我即将成为受人尊敬的“先生”(民间对医生的尊称)。
1988年9月开学季,我第一次跨县城出远门,满怀希望去学校,一个人坐上一天才开一趟的班车,摇摇晃晃,开开停停,三个多小时才到泉州长途汽车站(现在高速方便,只需一小时左右)。一下车,远远就看见卫校的迎接新生旗帜和异常热情的学姐学哥,为啥说“异常热情”,后来才知道“哥对妹有情,姐对哥有意”,学姐和学哥都在找帅哥美女或寻找老乡,他(她)们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是大学,不是中专,是大专;不是大学生,不是中专生,是大专生。谈起称呼,与人交流,真的尴尬。一张报到证,让我们在县后街50号,一起结下医学情缘。大专班,真的大、真的不一样,与护士中专相比,我们高中考进来,块头大、个子高,来自八闽,说普通话,课桌大、抽屉深,可以放很多书(听说医学生是书呆子,会被书淹没),抽屉还可以上锁,标配靠背椅子(硬座的,要是软的,就爽死),有点坐在主席台的感觉,要说多舒服就有多舒服。开始我们班50名同学,来自全省各地,泉州占多数,班长来自省会福州,学号是25,团支部书记来自泉州安溪,学号是26,我就是26,班长和书记同桌,毕业时都是预备党员。当时,班主任陈榕生老师,可谓用心良苦,学号分靠两边,班长和书记各负责一半,班长书记同桌,有事要协商,有事好协商,有事协商好。但实际上班长是一把手,好事坏事,都是班长说了算,书记是陪衬,要是现在,书记才是一把手。开学后不久,我们班又增加6名有故事的同学,一下子,总数达56名,与伟大祖国56个民族齐名共荣,个别同学有时会以某少数民族给某同学起外号,如某同学漂亮,就起“水族”,太老实就起“土家族”,皮肤白就起“白族”,爱生气就起“怒族”,高大威猛就起“壮族”,叫的同学心知肚明,被叫的莫名其妙,经常引起误解和还闹出很多笑话。
同学来自不同地区,又是56个“民族”大家庭,方言不尽相同,我们又不会哑语,逼着用普通话交流,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说普通话,都要先打方言的腹稿再翻译成普通话,所以常支支吾吾,言不达意,还闹出不少笑话,比如泉州名小吃牛肉汤块说成“牛肉痛快”,复写纸说成“肚纸”,让热水温度降下来说成“放他娘”,多吃鱿鱼说成“多吃少管”,团员要多做不好做的事说成“团员要多干坏事”等等。
歌德名言: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人又是群居感性动物,天生爱热闹、爱群处,喜欢抱团取暖,同学中确实有几个比较要好,就像磁体NS极相吸,私下秘密交往,后来成双成对,幸福美满。也有同学交了朋友,毕业季成了分手季,好像也没有失去什么,反而经历长智,感情世界更丰富,这就是生活的多彩。更多的同学通过自己班级和别的班级(主要是护士班)联欢会或宿舍结对子来娱乐和释放压力。可能是对护士们过于热情,冷落了我们班部分女同学,她们发起报复,提前以护士友好宿舍联欢名义,发通知邀请男同学(一小撮特定对象),某月某日晚上在护士班教室举办舞会。这些男同学蠢蠢欲动、兴奋不己,盼到日期,等到时间,到了现场,空无一人,才知道被忽悠,原来是4月1日,愚人节的闹局。
▲毕业照
学生主业是读书,何况是医学类学生,大家都被枯燥乏味的书籍压得喘不过气,挑灯夜读是常态,周末不敢去玩也是经常,学生苦,老师更苦还敬业。亦师亦友的班主任陈榕生老师,就是优秀的“大家长”,现在我们带一个孩子都很不容易,何况56个淘气大孩子,这够他操心的,56个同学都平安、顺利毕业,陈老师功不可没。值得一提是,陈老师用心用情尽力为我们谋名誉,在他的不懈努力争取下,卫校实现历史性突破,我们就是第一届福建医学院泉州分班(泉州医专班雏形),进卫校门,取福建医学院毕业证书,有了谈资,一下子扬眉吐气。2020年6月,陈老师光荣退休,六十岁的人,是人生中的晚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退休不褪色,退休后即到泉州鲤城著名私立医院担任院长,继续发光发热,贡献杰出才智,他都那么拼,我们不努力不行。
▲2023年与陈榕生老师合照
左起:林炳进、陈榕生老师、任萍
时间总是太匆匆,真正专心致志读书才两年,最后一年大部分时间在实习,到医院见临床,学真功夫,也学更多为人处事的技巧。实习期间感动的有来自病人康复出院,家属的一声“谢谢”,还有学校老师一如既往的呵护和保障,我们迟一点回到学校依然有热饭热菜,有时还加小灶,暖胃更暖心。有同学跟带教老师值夜班,值班后休息怕吵,我们的老师无偿提供他们的柴火间,让这些同学安心静心休息好,精力充沛投入实习,我知道的这些老师有:陈榕生、潘玲辉、郑志忠、杨浪、王文赤等,他们都是德艺双馨的好老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10周年
20周年
25周年
30周年
▲同学见面合照
一晃三年结束,大家依依不舍回老家,个个着急找工作。虽然分离,因为医缘,我们还常有联系,毕业后十周年、二十周年、二十五周年和三十周年,分别在泉州、宁德、武平、武夷山举行聊情叙旧见面交流会,三十五周年,定在厦门。

▲2015年9月医高专文艺演出照片
▲2015年9月观看医高专文艺演出
▲2015年9月与陈榕生老师合照
2015年9月25日下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我还应邀回母校观看“欢乐泉州—走进医高专”文艺演出,遇见好多老师,真的好开心。泉州市区同学经常见面,一起交流,共同成长,慢慢变老。
▲泉州同学见面合照
后排左起:陈章海、柯国辉、黄琦璞、陈整建、林炳进、陈扶持、黄东坡、郑泽文、蔡尚厦
前排左起:林丽娜、李丽霞、张秀兰、林丹琪、郭永芳
经历岁月打磨和曲折挫折,留下浓墨重彩人生足迹,成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每个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遇见,医生有你,无悔选择,医缘相伴,医路同行。
作者简介
林炳进:1991年7月毕业,泉州卫校大专七班(福建医学院泉州医专一班),任职福建省泉州监狱。在监狱医院工作近三十年,监狱医院原院长,现监狱老干科科长,四级高级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