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药学院党总支开展“学习谷文昌精神,争做‘四有’好教师”党史学习教育培训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 : 2021-05-17 18:06

谷文昌同志是党员干部的标杆、县委书记的楷模、共产党人的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谷文昌同志,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展示了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胸怀、高尚情操,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谷文昌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推动药学院在新发展阶段魂育人走深走实,5月15日至5月16日,药学院党总支在漳州市东山县开展以“学习谷文昌精神,争做‘四有’好教师”为主题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25名党员参加此次培训。
    谷文昌纪念园

5月15日下午,全体学员赴“谷文昌纪念园”现场教学点学习。在谷文昌塑像前,全体学员瞻仰谷文昌塑像,进行了敬献花篮仪式,向谷文昌塑像鞠躬致敬,缅怀“四有”书记谷文昌,并在党总支书记郭幼红老师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激发党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党性意识,铭记入党初心

随后,全体学员参观谷文昌纪念馆。在谷文昌干部学院王玉燕老师的讲解下,参观了谷文昌纪念馆“序厅、饱经苦难的昔日东山、坚定不渝的信念追求、为民担当的公仆情怀、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清正廉洁的从政品格、精神永驻的绿色丰碑、今日东山”等展区。全体学员从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图片和翔实的文字等,深入了解谷文昌在东山任职14年间,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惠及百姓、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仁政。追寻谷文昌足迹,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深切感受东山百姓“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的朴素之情。全体学员纷纷表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谷文昌为榜样,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争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谷文昌式“四有”党员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百里木麻黄

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5月15日下午,在“百里木麻黄”现场教学点,全体学员通过对比现在碧海蓝天、白沙细细、绿树成荫、暖风习习、景色宜人的海滩和照片中20世纪50年代风沙肆虐、白茫茫一片、寸草不生的“飞沙滩”,了解到当年谷文昌书记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根治风沙、改造自然为民造福精神,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求真务实精神和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更加深刻体会“富美全靠木麻黄,幸福不忘谷文昌”含义。

前何村“荷风古意”主题公园

5月16日上午,全体学员深入杏陈镇前何村,参观“谷意情深”现场教学点。全体学员重温谷文昌书记率领杏陈人民发展盐业、兴修水利、山地造林留下“三座丰碑”的辉煌历史,倾听“文革”中,前何村群众把谷文昌同志接到村里保护起来的感人故事,了解前何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感受到富美乡村文明,接受着谷文昌精神教育和洗礼。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起来美起来的前何村民没有忘记带领他们甩掉穷根的谷书记,饮水思源,建起一座纪念谷文昌的主题公园。公园取名“荷风古意”,用意深远。“荷”,谐音“和”、“何”;“古”,谐音“谷”;“荷风”,意指谷书记的清风亮节,前何村的淳善乡风;“古意”,寓含群众对谷书记的纯朴真挚感情。

东山保卫战纪念馆

东山保卫战是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大陆的最后一次战役。1953年7月16日,台湾国民党当局妄图实现“反攻大陆”美梦,悍然窜犯东山岛。东山岛军民英勇奋战,最后在我援军强大的攻势下取得胜利。

5月16日上午,全体学员参观东山保卫战纪念馆。东山保卫战纪念馆主要由群雕序厅、东山保卫战始末、谷文昌与东山保卫战、战地群英精神永存、英雄海岛再谱新章五个部分组成。全体学员认真聆听谷文昌干部学院李旭东老师讲解,并驻足观看历史文物、翔实文字资料等,从中感受到革命英雄保卫东山岛的战斗场景,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全体学员也将弘扬革命精神,树立国防安全意识,传承红色基因。

昔日的战场已今非昔比,今日的中国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统一,让台湾早日回归祖国,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同时,这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结束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本次党史学习教育培训,进一步坚定全院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心聚力投身到学校高质量办学,提升“三全育人”成效,助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开启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新征程。(郑亚彬)